編輯推薦
當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談美學與藝術
闡發中國藝術境界,融通中西美學的杰作
書畫雕刻鑒賞的最佳入門書
內容推薦
宗白華先生是中國當代融通中西的著名的美學大家,對中國書法繪畫及藝術中的意境、空靈、時空意識和西洋的雕塑、悲劇等藝術形式有獨到的見解。本書搜集了宗白華先生重要的美學論文及重要譯作,涉及美學原理、中國藝術、西方美學等眾多類別,是學習美學與藝術的必讀書籍。
作者簡介
宗白華(1897—1986),曾用名宗之櫆,字白華、伯華,祖籍浙江義烏(籍貫江蘇常熟),出生于安徽安慶。中國當代著名的美學家、哲學家、詩人。1920到1925年留學德國,先后在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。回國后,自1927年代起先后任中央大學、南京大學、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。著有《美學散步》、《藝境》、《流云小詩》等書,其著述及譯著集結為《宗白華全集》。
媒體評論
美從何處尋
啊,詩從何處尋?
從細雨下,點碎落花聲,
從微風里,飄來流水音,
從藍空天末,搖搖欲墜的孤星!
——《流云》小詩
盡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遍隴頭云。
歸來笑拈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。
——某尼悟道詩
詩和春都是美的化身,一是藝術的美,一是自然的美。我們都是從目觀耳聽的世界里尋得她的蹤跡。某尼悟道詩大有禪意,好像是說“道不遠人”,不應該“道在邇而求諸遠”。好像是說:“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,那么,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現美的蹤跡。”……
宋朝某尼雖然似乎悟道,然而她的覺悟不夠深,不夠高,她不能發現整個宇宙已經盎然有春意,假使梅花枝上已經春滿十分了。她在踏遍隴頭云時是苦悶的,失望的。她把自己關在狹窄的心的圈子里了。只在自己的心里去找尋美的蹤跡是不夠的,是大有問題的。王羲之在《蘭亭序》里說:“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,所以游目騁懷,足以極視聽之娛,信可樂也。”這是東晉大書法家在尋找美的蹤跡。他的書法傳達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。不僅是大宇宙,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視。詩人華滋沃斯曾經說過:“一朵微小的花對于我可以喚起不能用眼淚表達出的那樣深的思想。”
達到這樣的、深入的美感,發現這樣深度的美,是要在主觀心理方面具有條件和準備的。我們的感情是要經過一番洗滌,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計較。礦石商人僅只看到礦石的貨幣價值,而看不見礦石的美的特性。我們要把整個情緒和思想改造一下,移動了方向,才能面對美的形象,把美如實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來,再把它放射出去,憑借物質創造形象給表達出來,才成為藝術。